首页 > 教学管理

绿城研教踏石行,教育智慧留新声|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教师参加2024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

资讯来源: 发布时间:2024-05-17 17:06

       2024513-14日,“2024(第二十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中国(郑州)建筑产业与智能建造博览会(以下简称绿色建筑大会)在郑州举办,重庆城市科技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教师齐铭、高立蕾、李泽彤、樊馨媛代表鲁班绿智数字智能产业学院参加本次大会与博览会。

        会议现场,主持人余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详细介绍会议议程,会议伊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王晖发表致词,他强调建筑领域在实现绿色低碳转型中的重要性,并回顾了我国绿色建筑领域取得的进展,包括绿色建筑标准体系的建立、绿色建筑标识认定制度的形成、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推进,以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深入。河南省副省长刘玉江,郑州市市长何雄先后发表致词,展示了河南省在绿色建筑和城乡建设领域所取得的显著进展和成就,并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德国能源署署长Kristina Haverkamp发表视频致辞,致辞表示中德两国已经实施五十多个项目,并要继续大力合作。


 国际亚欧科学院院士,住房城乡部原副部长仇保兴做老旧小区自主更新需绿色低碳激励规制学术报告,报告中多方面对比自主更新与政府包的差异,并提出了针对老旧小区自主更新的绿色低碳激励规制。他的报告突显了自主更新的益处,如成本节约、市民参与、质量保证等,同时强调了需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提升市民积极性,并提出具体的策略规划。仇部长的报告不仅为促进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实用方案,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明了方向。

 


 世界绿色建筑(WGBC)原主席、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建筑与可持续设计学院院长戴礼翔博士做绿色城市基础设施专题报告。戴礼翔博士表示城市可再生能源与绿 化不足,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严峻挑战,建设绿色城市基础设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对此他提出3个具体策略。

1.提高居家办公的比例,减少通勤碳排放节约时间并提升生产力。

2.将多余公路改造为步行公园,增强步行导向。

3.通过政策引导,自上而下,打造新型绿色城市网。

建立以步行导向的新型城市。引导民众,自下而上,改变出行模式,行为习惯。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王建国分享了面向双碳目标的绿色城市设计探索专题报告,王院士表示中国城镇人居环境营建智慧遵从《管子·五行》的天人合一的理念,强调城市发展和建筑发展应该顺应气候变化。以实际案例分享了碳中和城市设计项目,从新生态,新科技,新生活三个板块详细介绍了团队在宁德市丰城区总体城市设计。他们的绿色城市设计遵循生态学的适应与补偿原理,依托双碳科技进步,提倡不同城市因具体时空位置和生物气候条件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结构、形态和建筑特征。最后王院士呼吁大家积极探索基于东方自然有机特性和多样性的中国城镇发展模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绿色建筑联盟主席、东南大学教授缪昌文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水泥混凝土领域的创新研究成果。以仿自然界现象为启发,探索了新的水泥混凝土制备技术以克服传统材料的脆性、易开裂等问题,材料品质和性能提升,对结构体制创新和安全耐久提供了重要支撑。此外,缪昌文院士探讨了如何利用月球资源进行建筑材料的研发,期望通过这些技术突破,助力打造更加低碳、智能、韧性的未来城市建设。


 514日,我院教师代表参加了中国(郑州)建筑产业与智能建造博览会,参观了智能建造、智能建筑、健康建筑、建筑节能和绿色建材等方面的最新技术成果、产品和应用实例。在第六届全国绿色建筑技能大赛展区,详细参观了本届竞赛获奖作品展,为日后开展绿色建筑竞赛教学储备了良好的教学素材。

 







—分享—
学校地址:重庆市永川区光彩大道368号 邮编:402167 联系电话:(023)49801747

Copyright ©2005-2011 重庆城市科技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5-16 16:37:42